山体滑坡为什么会出现?

说起自然灾害,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地震、洪灾、龙卷风、海啸,这些灾害在人们印象中是毁灭性的,久久不能磨灭。

 

但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灾害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山体滑坡,它就像一个新型物种一样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新闻报道中。

 

其实山体滑坡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山体滑坡的记录,只是近年来由于网络的不断发达才让这个词汇不断地映入人们的眼帘。
 

2021年中国地质灾害中各灾情类型数量


那么山体滑坡为什么会出现呢?
 

我们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感觉它是那么的坚固,以致于能屹立如此之久。想要从它中间挖开一条隧道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想要撼动它更非易事,但是为什么一场雨水的洗礼就能对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引发山体滑坡这样的灾难呢?

 

想要了解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山体的结构是怎样的。一座山表面往往是土壤层,土壤中掺杂着砂石、植物和其他杂物等,土壤层下面是由于年代久远而形成的坚固的岩石层。

 

土壤层就像一层覆盖物一样覆盖在坚硬的岩石层上面,土壤自身有重力,在重力作用下会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但是由于土壤层和岩石层之间存在摩擦力,阻止了土壤层向下滑动。

 

我们举个例子,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的海报,时间久了,随着胶带内部的胶水逐渐变干燥,胶带的粘力会逐渐减小,直到有一天海报从墙上掉落下来。

 

山体滑坡的原理和海报掉落原理类似,当有一天土壤层和岩石层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土壤层下滑时,滑坡就发生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盖房子砌砖要用砂石灰,如果砂石灰是干燥的,是没法让砖头固定在一起的,需要向石灰里加水形成水泥浆,但是如果加的水太多了,水泥浆就会因为太稀而没有黏性了。

 

同样的道理,山体土壤层里面也是有一定的湿度的,但是如果土壤层湿度过大,会造成土壤层的重力加大,同时随着水分逐渐渗透到岩石层,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会由于水分太大而减小,当摩擦力减小到再也不能承受土壤的重力时,大面积的土壤就会顺着岩层倾泻而下,形成滑坡。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滑坡往往是在下雨天或者是雨后发生的一大原因。
 

那么如何降低由于降雨而引起的山体滑坡呢?
 

最佳的方案是加大绿植覆盖率。

 

植物为了吸收水分会将根系深入到土壤底层,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甚至可以将根系长到岩石层,这些根系就像吸盘一样紧紧的吸附在岩石层,把土壤层和岩石层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近些年由于砍伐过度、开山挖矿、架桥修路,破坏了生态结构,导致很多地方水土流失,没有了绿色植被的覆盖,土壤层跟岩石层之间的连接网断了,使土壤变的松散无力。

 

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意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固土护坡工程出现在了高速路、铁路、机场路边坡,大面积的草坪被种植在那里,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守护着山体的的稳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主动防御措施被应用到山体防护工程当中,常见的有山体防滑网、抗滑桩、山体平整措施、坡脚加固稳定工程。

 

除此之外,一些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也被应用到城市应急防控系统当中,这些监控预警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对山体进行监测,可以在山体滑坡发生之前对周边群众发出警报,通知群众提前进行安全撤离。
 

万晟源科技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结构图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实时监测山体内部土壤含水率、土壤表层位移、土壤深层位移、山体表层裂缝变化量、土壤深层压力变化等数据的变化,根据不同山体结构和不同土质分析出该山体发生滑坡的时间,在滑坡时间达到之前发出预警信号,从而达到提前撤离群众的作用。
 

万晟源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


灾难是无情的,但是人类的智慧也是永不止步的,随着防治和预警措施的不断提高改进,相信以后山体滑坡灾难对人类的危害会越来越少,我们共同期待!

相关新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