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山体滑坡是一种破坏性非常大的地质灾害,每年都会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人遭遇山体滑坡灾难,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尤其南方多雨的季节,那里土质比较松软,山体滑坡往往伴随洪水泥石流,如同一头猛兽侵蚀着无辜的民众。
那么面临如此巨大的灾难,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汇集了人类多年的艰辛与智慧,代表着人类顽强与灾难抗争的拼搏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它到底是如何“感知”山体滑坡即将到来的?
首先,要谈山体滑坡,我们就应该先了解导致山体滑坡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小编通过查阅多方资料文献,发现土壤含水率是导致山体滑坡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讲那就是:当坡体土壤含水率低的时候,土质比较干燥,是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反之,当土壤含水率比较高的时候,容易形成“泥状”体,就容易发生形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容易从上往下“滑动”,从而造成山体滑坡。
搞清楚了这一点,问题就变得很清晰了,监测山体滑坡就可以转换为监测土壤含水率了(当然,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监测,如:土壤压力、土壤容重、岩层张力等等),我们仅以此为例,可以很好的描述事情的原理。
言归正传,那么拿到土壤含水率之后该如何做呢?土壤含水率和山体滑坡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那么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我们模拟一个山体,给它安装好监测土壤含水率的设备,一切完备之后,我们搬来一套人工降雨设备,来给这个模拟山体进行降雨,同时不断监测山体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直到这个山体发生垮塌,此时,记录下发生山体滑坡的各项数据,如:土壤函数率、降雨时间、降雨量、土壤压力、土壤容重、坡体高度等等。
说到这里,反应快的小伙伴可能已经豁然开朗了,原来如此啊!但是小编想说的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拿到各项数据之后,我们还要研究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建造数据模型,而且还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可能不止千千万万次),不断去验证这个数据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一个土壤含水率与山体滑坡发生的关系,进而得出什么样的含水率会对应一个什么样的时间发生山体滑坡,也就是可以提前预警山体滑坡的发生了(此文我们讨论的仅是土壤含水率与山体滑坡的关系,其他因素本文暂且不论)。
好了,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了吧,由于篇幅有限,小编不能尽数讲完,后期小编会逐步把里面更详细的原理讲述给大家,解除大家心中的各项疑问,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对小编关注点赞哦~有不同的见解也欢迎您评论区留言哦,每一条留言小编都会认真回复的哦~好啦!我们下期见!